中国人口14亿,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增长。按照现今的增长速度来看,目前不完全统计有4亿多人口,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或将实现翻倍。
国内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,主要是根据中国平均收入计算。
根据2017年中国平均年收入56250元,那么2017年就有4亿多人口最低达到5.6万元年收入。
但中等收入群体并不等同于中产阶级,中产阶级大致标准为月收入4.5万元,年收入超过40万元。据数据统计,中国的中产阶级有1.09亿人次,并且在2020年有望达到3亿人次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等收入群体,在被冠以中产阶级的头衔后,却总感叹工资又被平均。两者相对比一看就能发现,中产阶级年收入比中等收入群体最多拉开了8倍之多。高收入这个锅,中等收入群体还真的背不起。
虽然中产阶级年收入超过40万元,但并不是因此就没有焦虑。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这部分人群,房贷和教育已经成为他们心头的两座大山。
在北京、广州等一线城市购房,中产阶级选择价位大致在300万元-700万元这个区间。月供房贷不少人选择在1万左右。这样一年下来已经在房贷上花去了12万元,并且还要持续好几年才能够还清。
这么一算好像每个月还房贷还挺轻松的,为何还需要焦虑呢。因为房贷占据了中产阶级收入很大一部分后,就没有其他多余的资金可以流转。其中在子女教育与医疗方面,中产阶级是两大斟酌的地方。
医疗暂时不提,许多人不生大病可能好几年都不用花钱。但是一旦生大病,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不说,这笔费用可以让人白干好几年。这也是为什么中产阶级不敢生病,一直强调要健康生活的原因。说来也好笑,强调运动如今更多看起来不是为了自身着想,而是不给家庭增添麻烦。
教育这个
版块
,这些年在中产阶级眼中非常重要。一套几千万的学区房,家长咬咬牙就决定买下来,不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着想。各色各样的补习班与兴趣班,几万元几万元的往里投钱。
正常的子女教育(加上饮食)一年大概要10万元,再加上其他的零零总总超过15万元都不奇怪。年收入有40万元的话,细分下来就显得多么稀少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许多人是煞费了苦心。
房子虽然买与租两者的使用情况相同,但在国人传统的观念里,买一套房子是人生首要大事之一。只要能够买得起房子,节衣缩食也要达成。但随着房价不断飙升的这几年,中产阶级感叹压力山大。
中产阶级姑且过得如此艰难,中等收入群体就更不用说了。每个月7000元的工资,基本都花在了房贷上面。孩子的教育经费,很大程度比不上中产阶级的投入。
从某种程度讲,没有房贷许多中产阶级会轻松很多。当然,目前大多数人都是“为房而生”,不可能真的狠心不买房。更好的解决方法,就是将房价稳定在大众适应生存的水平线上,才能真正意义实现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