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7日,刚走进万州经开区天子园的重庆长安跨越车辆生产车间,8条焊接生产线上工人忙得不可开交。
三峡移民之后,库区产业出现“空心化”。在此背景下,长安汽车集团商用车重庆基地向库区延伸之后,又将长安跨越公司整体迁入万州,后又向同在库区的开州布局。
“现在,整装平均每2分半钟就有一台车下线。”长安跨越总经理杨国兵告诉上游新闻记者,当前的生产线开足马力的话,几条整装线一天可下线800台车。更为关键的是,车间生产的是轻卡载货车,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.8%。
整体迁入并陆续在库区布局
2006年5月20日,三峡大坝全线达到坝顶185米设计高程,三峡大坝终于建成。 同年的10月27日,三峡水库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56米高程,提前一年进入初期运行,初步发挥防洪、发电、航运等综合效益。
万州作为库区最大的移民城市,搬迁移民26.3万人,占三峡移民总数的五分之一。为了三峡工程蓄水,万州370户淹没工矿企业关停了近90%。
在三峡库区产业“空心化”背景下,长安跨越响应市委、市政府“退二进三”“解决库区移民就业”号召,将商用车生产基地延伸到万州工业园区。
次年4月14日,重庆长安跨越专用车有限公司第一辆轻卡长安帅豹下线,从此结束了万州没有汽车工业的历史,圆了库区人的“汽车梦”。
“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,是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,水陆空铁四通八达,具有独特的区位、交通和政策优势,以及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。”杨国兵说,当时也并非心血来潮,也是经过慎重考量后的发展布局。
事实证明,长安跨越的选择是正确的。自2007年至2011年,长安跨越万州基地一年一个台阶,汽车产销量也从2000余辆增至2万多辆。
到2012年时,长安跨越再次作出战略决策:将公司整体搬迁至万州,总投资逾10亿元,打造年产30万辆商用车制造基地。
在此之后,长安跨越决心扎根三峡库区,又向同在库区的开州布局。
龙头带动集聚13家企业
回望当时刚到万州布局时,杨国兵说得最多的就是缺产业工人和配套企业。就配套来说,当时要相关配套企业运送配套产品,一台车的物流成本要增加700多元。
时过境迁,汽车产业已成万州培育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。在长安跨越的整装车间,平均每2分半钟就有一台车下线。几条整装线开足马力的话,一天下线车辆可达到800台。
目前,以长安跨越为龙头的汽车产业,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7户,主要产品涉及轻卡、小卡、面包车和专用车。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,2018年整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8亿级。
产业一头连接财税,一头连接就业。
“90%以上都是三峡移民过来的,还有不少是夫妻。”长安跨越焊接车间主任廖天俊说,长安跨越迁入万州后吸引过来的配套企业有13家,加在一起一共带动了6000多人就业。“工人的工资基本在4500元以上。”
“迁到万州后,5年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.8%。”杨国兵说,目前乘用车市场不乐观,但随着城际快递物流的发展以及农村道路网络的完善,商用车市场前景非常大。
就长安跨越来说,去年一年产销汽车15.8万辆,销往288个国内城市,并出口美国、俄罗斯、南美、东南亚、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居国内轻型车行业第4位,同比大幅增长55%,实现税收过亿元。
2019年,长安跨越正聚焦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方向发力,丰富产品谱系,围绕保17万辆、争18万辆的产销目标奋进,打造城镇物流专家,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轻型车制造基地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,除以长安跨越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之外,万州工业在重点发展智能装备、绿色照明、食品医药和新材料产业,聚集了三雄极光、雷士照明、江东机械、长江科技、重庆宜化、三峡纺织、华歌生物、谭木匠、神华万州港电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。
据统计,2018年万州150多个规上工业企业,完成产值达到279.1亿元。
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摄影 李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