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普惠金融
国务院近日印发了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,提出到2020年,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,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,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,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。
Q
新规划将如何推动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地域和更多的人?
Q
又将为我国金融架构和金融业改革带来哪些变化?
小薇带大家看看这些专家怎么说:
普惠金融的春天来了
“普惠金融作为一个面向社会所有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,在减少贫困、缩短贫富差距、延伸金融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《规划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迎来了春天。”
——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贝多广
长期以来,我国金融结构失衡,金融资源更多地向经济发达地区、城市和大企业集中,而一些农村地区、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者群体却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。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,消除金字塔形社会并向橄榄型社会转型,避免掉进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
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
“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。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、组织协调、均衡布局、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”。
“发展普惠金融目的不是‘输血’,而是要‘造血’,必须是可持续的。只有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性,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,才能构建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。”
——贝多广
长期以来,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短板主要是源于市场化可持续的机制尚未完善,《规划》为商业金融机构建立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扫清了障碍。
构建共生共荣的金融生态圈
“无论是汇集信息还是持续更新信息,都涉及部门配合及持续投入,当前需要完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。”
——贝多广
“践行普惠金融,既要求传统商业金融机构积极转型,也要发挥包括开发性金融、合作性金融等多种不同金融业态的作用;既要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下沉,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,服务好中低收入者,从而让多种金融业态共同发挥作用,形成合力,提高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。”
——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
金融基础设施是发展普惠金融、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平台。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,目前最急需的金融基础设施配套有三方面:一是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;二是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;三是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,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。
一图读懂规划
正确理解政策意图,才能有效贯彻落实,各方面需要将普惠金融这本好经念好,普惠金融一定会为我们带入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。
内容来源:光明日报1月19日08版、新华社、中国政府网
本期编辑:兰亚妮、孙嘉靖、张永群